中文  | 英文   您好,欢迎光临 [登录] [注册]
热线电话:0571-86134572
工作时间:9:00-17:00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 聚焦:信息技术的“应为”与“能为”

聚焦:信息技术的“应为”与“能为”

责任编辑:中国教师报   时间:2022-11-02   来源: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  点击数:652

   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改变,那些仅靠听课、记忆和练习就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。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,包括具有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、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、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等。

  一直以来,教育服务着技术的发展,技术回馈着教育的提质,两者相互影响,共同推动社会进步。随着计算机、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突破,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可能。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元素,在解决教学问题、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 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质量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需要,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举,也是信息技术的应该之为。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育的信息化,通过在教育领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,为扩大教育规模,为教育终身化、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,培养具备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。2018年4月,教育部印发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,提出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,依托各种智能设备及网络,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,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。

  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,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、开发、安装、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,包括传感技术、计算机与智能技术、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。当前,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,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,教育自然也不例外。把信息技术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,将给教育教学带来重大变革,让师生接受新的教与学方式,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。比如,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学习分析等技术,能够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,开展线上学习活动和支持服务,实现学习过程记录和多元智能评价。高质量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精准化、个性化、自主化的学习机会和方式,这个任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成为可能,而且可以完成得很好。同时,翻转课堂、深度学习、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信息技术支撑,甚至可以说高质量的教育离开了信息技术几乎难以达成。

 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,师生能够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,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简单且频繁,教与学可以不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,基本实现“人人愿学、时时想学、处处能学”。人工智能的发展又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贡献上了一个新的台阶——人工智能技术在赋能教学方面有着超强的能力和作用,它能够在知识获取、自主学习、小组合作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,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;它能够在学生课堂表现观察、即时测评、资源推送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,确保教学的个性化、精准化、自主化。

  个性化、精准化、自主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,个性化又是三者之首、重中之重。个性化教学就是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习惯、学习状态、学习方式提供有针对性、差异化的教学内容,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表现的科学评测,发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,及时提供符合个体本身的教学资源。个性化教学需要借助多种智能技术,设计学习活动、监测学习过程、采集分析数据、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反馈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知识获取、能力培养的过程比较复杂,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因素较多,其中学习者的兴趣、态度、动机非常重要,以目前的技术还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。我们同样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,过度应用和过分夸大都会误导教师,甚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教育生态的失衡。因此,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不应只有乐观,还需要理性和谨慎。

作者:杨敏(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)

本文转载自: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